100多年的时间,通讯行业的发展让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。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,已经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通讯、交往和娱乐工具。很多人已经离不开手机。不过,带来方便的同时,手机还能带来一些烦恼甚至危险。
角落接听电话辐射大
手机通过电磁波进行信息传递,这些电波就被称为手机辐射。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客观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,它不会因为手机产业的刻意隐瞒与回避就可以消失。
如果所使用手机的微波超过国家规定的微波卫生标准,对人体就产生危害,有40%被机体吸收到深部,使器官发热,而人无感觉。研究表明,高频微波除对人的神经、血液、免疫系统及眼部等造成损害外,还对人体的生殖和胚胎发育有影响。
为减少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损害,要注意尽量少用手机,不用时尽量关闭电源。手机不应别在腰部,防止微波对人体内脏的损害(如卵巢、肝等器官)。身处建筑角落、电梯等小而封闭的环境时,也应谨慎打手机。
小心恶意软件偷吸话费
有些人使用新手机时发现,话费莫名其妙地多了一些。说不定,你手机里安着恶意软件。
很多被“吸金”的手机用户是在浏览手机报、股市行情等软件时消耗了流量,而且这些流量普遍较大。另外一部分用户则是在玩例如贪吃蛇、植物大战僵尸等小游戏时被恶意软件侵袭。
山寨手机就最容易被恶意软件侵袭,一些山寨手机在出厂前已经内置一些这些软件,只要你一使用手机,它就会立即“打劫”你的话费。因此,消费者购买了新手机后,最好在销售人员的指导下熟悉功能表内的各个菜单按键。手机在使用过程中,应选择正规渠道下载应用软件,最好事先上网查看所下载软件的口碑,不轻易安装不明来源的软件。
劣质电池等于定时炸弹
近几年,手机电池爆炸事件屡见不鲜,一不小心手机就可能成为身边的“炸弹”。手机爆炸的真正根源是电池。专业人士认为,电池爆炸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使用了伪劣产品。
目前手机所用电池多为锂电池,电池爆炸的原因大致有三:电池本身原因;电芯长期过充。锂电池在特殊温度、湿度及接触不良等情况或环境下可能瞬间放电产生大量电流,引发自燃或爆炸、短路。另外,将手机放在高温或易燃物旁,也可能引起爆炸。
因此,电池一定要用原厂电池、原装充电器,且不要随意改装手机。另外,不要长时间用手机通话,在充电时尽量不要打电话,不要将话机挂在胸前,尽量将手机放在包里。
手机支付不要“裸奔”
随着手机网络的发展,现在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越来越多,充分享受着移动网络生活的乐趣。然而各种手机病毒的存在,使人们的手机网络安全受到了极大威胁。
如今的盗号类手机病毒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盗取聊天工具的密码,而是悄悄盯上了手机支付形式中的各类密码,伺机获取更大的利益。有的病毒就盯上手机支付,它可以盗取你的账号和密码,你的密码可能会被修改,资金就可能被冻结。
专家提醒手机网民一定要通过登陆正规网站、安装专业防护软件、随时在线检测等手段,保护自己的各类密码安全。如果要用手机支付的话,一定不要“裸奔”,一定要去安装一个手机杀毒软件,保护好自己的权益。
手机的“昨天”
手机的“昨天”是模拟的移动电话,也就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美国等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哥大。最先研制出大哥大的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Cooper博士。这种手机外表四四方方,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。很多人称呼这种手机为“砖头”或是黑金刚等。
手机的“今天”
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的手机是GSM手机和CDMA手机。在中国大陆及台湾以GSM最为普遍,CDMA和小灵通(PHS)手机也很流行,这些都是所谓的第二代手机(2G),它们都是数字制式的,除了可以进行语音通信以外,还可以收发短信(短消息、SMS)、MMS(技术)|MMS(彩信、多媒体简讯)、无线应用协议(WAP)等。
手机的“明天”
未来的手机将偏重于安全和数据通讯。一方面加强个人隐私的保护,另一方面加强数据业务的研发,更多的多媒体功能被引入进来,手机将会具有更加强劲的运算能力,成为个人的信息终端,而不是仅仅具有通话和文字消息的功能。手机会更加智能化,微型化,安全化,多功能化。
(责任编辑:)